第153章 昨日圣人,当今贼寇(2 / 3)

我有一卷度人经 刀慢 1554 字 3个月前

吧,万晟楼说的关于他们掌握的文圣老头儿的消息,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什么的。

余琛也没抱太大希望,能从情报里搞到什么重磅消息。

——毕竟关于文圣的死,倘若万晟楼都知晓了,官府肯定也知晓了。

但最近这段时日,除了那日文圣出殡以外,官府对这事儿并没有任何动作。

这可是文圣啊!

大夏三圣之一!

金字塔顶端的人物!

一句话就足以让大夏震荡的伟大存在!

虽无官品,但地位相比起皇帝身旁的宰相,也分毫不差!

更不用书天下读书人,都将文圣李寰视为毕生信仰!

所以官府既然没动作,余琛只能认为他们啥线索都没查到。

可在看了万晟楼给的情报以后,他才发现。

——完全他娘的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首先啊,万晟楼的情报里说了。

这些情报都是朝廷高层已经心照不宣的秘密,并非什么绝密情报。

然后,叮嘱余琛,得了消息,莫要散播出去。

否则倒霉的是他自个儿。

这几句话,看得余琛一愣一愣的。

继续往下翻。

看着看着,人傻了。

首先吧,文圣的确是被人杀害了。

而动手的人,也不是什么查不到。

或者说,压根儿不用查。

——就那金陵州牧大人,州府的一把手,吴庸。

文圣的脑袋,也的确是被剑斩下来的,用的就是金陵官府的镇城之剑。

而文圣的死,却不是因为什么暗杀阴谋,而是……圣旨。

年前,也就是余琛他们进城的前一天。

一道万里加急的圣旨,从京城传到金陵。

金陵州牧吴庸,下跪接旨。

圣旨有言,前书山之主、稷下书院院长、大夏三圣之文圣为一己之私,盗取大夏秘宝,逃至金陵,拒不悔改,是为乱臣贼子,特令金陵州牧吴雍以叛国之罪斩其头颅,夺回密宝。

接旨那刻,金陵州牧人都傻了。

那传旨的公公喊了好几声,方才喊醒。

可一边是万人敬仰的文圣,一边是不可违抗的圣旨。

他能咋办?

终于在那个晚上,喝了酒,提上剑,走进了文圣的房里。

没有反抗,没有厮杀,甚至没有任何动静。

一剑斩下,人头落地。

一代文圣,就此身死。

听说最后州牧吴庸是哭着走出来的。

这些,就是文圣之死的真相。

——并非被奸人所害,也并非被恶徒暗杀,而是死于那远在京城的无上圣意。

至于那圣旨中说的秘宝究竟是什么,州牧又是否从文圣手中取到了。

万晟楼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确定的是,坊间流传的“文圣之死”,来龙去脉就是这么回事儿。

同样,因为忌惮文圣的影响力,贸然宣布其为“叛贼”的话,恐怕引起整个大夏震荡。

特别是那些个脑子一根筋儿的读书人,甚至有可能直接以文乱法都说不一定。

所以官府才特意隐瞒了这事儿。

杨清风与赵如松等人身份太低,都不知晓,还以为文圣当真是被奸人所害。

而朝廷对于这样一位圣人的死,之所以到现在都没得什么动静,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查到凶手,而是因为朝廷……就是凶手。

看完那万晟楼的情报以后,余琛往床上一坐,只感觉脑子乱得出奇。

堂堂文圣,大夏三圣之一,转眼就成了乱臣贼子?

这换谁来不迷糊啊?

你别说余琛,就文圣老头儿本人,都瞪圆了双眼,惊掉了下巴。

“老头儿,这到底咋回事儿啊?”余琛转过头,看向老人。

后者沉默了好一会儿,脱口而出,还是那两个字儿。

“忘了。”

余琛:“……”

扔下情报,他开始准备饭菜。

算了。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劈柴,淘米,烧火……

文圣老头儿看着忙忙碌碌的余琛,凑过来,问他:“倘若老夫是真如这情报上所说是个乱臣贼子,你就没有一点儿反应吗?”

余琛在灶台上忙活,头也不回:“那我该咋办——拉着你如见官?但这官府也看不见伱啊。”

“老夫是说——你这般与老夫厮混在一起,不怕也被当成了乱臣贼子?”文圣声音平静。

“我又不是帮朝廷做事儿的。”

余琛一边将将柴火塞进灶里,一边摇头:“老头儿,你搞清楚,你是死